推进神学教育中国化院校交流会在浙江神学院举行
2025年5月5日,推进神学教育中国化院校交流会在浙江神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委员会成员以及金陵协和神学院、华东神学院、江苏神学院和浙江神学院的教师代表,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三处三级调研员魏微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委员会主任、浙江神学院院长潘兴旺牧师主持会议。本次神学教育中国化交流会重点围绕“思政课落实”和“本科课程设置”展开讨论和交流。
会上,魏微详细介绍了浙江在宗教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她强调,宗教院校建设是宗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教院校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管方向的,决定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性问题。我们齐聚在浙江神学院开展神学教育中国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契机,希望大家借此机会不断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神学教育中国化道路。
交流会特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文革牧师作主旨发言。文革教授认为神学教育培养人才关系到中国基督教的健康传承。当下神学教育要引导学生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他围绕神学教育的整全性、使命性、系统性和普世性这四个重要特性,对神学教育中国化进行了深入阐述,目的是为中国教会培养出一批能够符合时代要求的牧养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在交流环节中,由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驻会副主席、浙江神学院副院长陈孝浪牧师和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神学院副院长楼世波牧师主持。各神学院校的老师们汇报了“思政课落实”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央统战部《宗教院校公共课程体系方案》和《宗教院校公共课教材推荐目录》要求,各学院严格确保政治理论课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10%,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各院校还分享了各自的特色经验,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展览以及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举措,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本科课程设置”环节,各院校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并就目前本科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数字教育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课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建议随时代进步发展,AI与DeepSeek的运用,建议本科课程设置增补《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婚姻家庭教育》等综合性课程。
最后,潘兴旺牧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神学教育面临着深刻的思考和挑战。世界格局的重组与改变,培养适应新时代教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当今中国神学教育思考的核心任务。
关于神学教育中国化,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中国化、如何中国化以及怎么中国化这一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潘兴旺牧师强调,思政课建设必须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并把思政课程融入社会实践之中,才能真正上好思政课。
神学本科教育是神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增补和修订要与时代发展、中国文化以及宗教政策相适应。中国神学教育需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注重内涵式发展,能与新时代同向同行。让我们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神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浙(2022)0000228
联·系·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1425号
办·公·室·电·话:
0571-86888005
教·务·处·电·话:
0571-86681326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